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自谦之词。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斗筲之人偏正式;作主语;含贬义。
1.自己不能干,又不愿别人干,这种斗筲之人最令人讨厌。
2.有些心胸狭隘,见识短浅的斗筲之人,实难与之相处,更难与之共事。
3.自己不能干,又不愿别人干,这种斗筲之人是很难与之共事的。也作“斗筲之材”、“斗筲之器”。
4.即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佛教的“佛性说”。
5.殿下钧鉴:微臣以斗筲之才,承蒙君侯并殿下之命,镇守我大魏西河边关重地。
6.世外散仙,心念名利;斗筲之徒,难兴大风浪。
7.稽古之业,虽则难知,斗筲之材,何其易进?其杂色应入流人,望令曹司试判讫,简为四等奏闻。
8.但斗筲之人,藻棁之子,既得伏奏帷扆,便欲诡竞求进,不说国之大体。
9.斗筲之人,也就是度量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10.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丝毫嗜好心迹,以防斗筲之人投其所好。
【成语】斗筲之人【拼音】dǒu shāo zhī rén【释义】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用法】作主语、宾语;指人的气量狭小【结构】偏正式【年代】古代【近义词】斗筲之辈、斗筲之器【相反词】宽宏大量【押韵词】打富济贫、盲风怪云、喜见乐闻、坏植散羣、不二法门、法出多门、玉石同沉、折冲之臣、借贷无门、化驰如神[1]
dǒu shāo zhī rén
成语释义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自谦之词。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感情色彩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含贬义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斗筲之辈,斗筲之器
反义词宽宏大量
成语例句
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敞传》
从一个成语说起,大器晚成。这里用大器表示一个成就很高的人。器是有功用的。而在古代,礼器是高于实用器的。比如祭祀,祈祷时用到的器。而在礼仪中执器的人是要有相应的地位的人。器的重要性对应人的品秩。就有了后来的以器代指人。斗是盛粮食的,筲是盛水的,都是百姓常用的实用器,跟鼎彝尊爵之类的礼器相比,就是不入流。这是孔夫子对当世从政者的评价,嘛玩意儿都不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