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明 西湖居士《春游》:“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作了官,做诗何用。”
敲门砖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
1.也是任何商业程序的敲门砖。
2.如果你希望拥有就业保障,网上商业学位是一块敲门砖。
3.网络和简历是工作的敲门砖,但是要得到这份工作,你还需要在面试中表现出色。
4.PerfectWords和Essaywriter说可以提供将成为精英商学院敲门砖的入学论文。
5.虽然损失了C罗这个小贝之后最大的敲门砖,但曼联的魅力毫无衰退迹象。
6.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一流的成绩单是获得好工作或进入知名研究生院的敲门砖。
7.许多成功的事业都源于那些得到精心孕育的积极的小想法,这些想法被看作是走向恢宏事业的敲门砖。
8.中海外是中国第一家在欧洲获得如此大型高速公路项目的公司。该公司原本希望以此作为敲门砖,在该地区招揽更多业务。
9.海外留学经历成为他进入新政府的敲门砖。
10.礼物就是单纯的礼物,不会是一场交易的敲门砖。
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敲门砖:敲门的砖石。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目的一旦达到就被抛弃。 出处 明·西湖居士《春游》
“敲门砖”是指敲门的砖头,门一旦打开,就弃之不用,比喻只是用来达到目的或追求名利的工具。那么,古代真有这种专门用来敲门的砖头吗?
敲门砖一语出自明代西湖居士《春游》:“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做了官,作诗何用。”比其更早的还有“敲门瓦砾”之说,据宋代学者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记载:“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
明清时,科举制度更加僵化,八股文盛行。很多学子学习八股文不过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敲门砖”一说盛行。如明朝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锦囊集》一书……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意思是说,由于八股盛行,有些学子便准备好几篇范文,到了考试的时候,拼凑一下就可以命中。如果还是没考中,就是“撞太岁”,自认倒霉;考中了便是敲门砖。所以,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吃教》中写道:“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现代著名学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中写道:“诗不是一种空洞的主义,也不是一种敲门砖。”美国有一句俗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牙齿是职场上的敲门砖。”
(作者 阎泽川)
西安晚报> 2018年07月01日> 版次: <14>文化纵横
”读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
“句中的”敲门砖“指”开门的工具。
引申为当官发财的本钱。
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近义词:垫脚石——比喻被别人借以向上爬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