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讲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东郭先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不分善恶的人。
1.东郭先生对狼大发慈悲,险些丧了性命。
2.东郭先生救了狼,那只狼却恩将仇报想要吃掉他。
3.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险些丧了性命。
4.东郭先生救了中山狼,狼却恩将仇报,把东郭先生吃掉了。
5.东郭先生以为狼要吃驴子,赶忙用身体挡住。可狼又说:“一头驴填不饱我的肚皮。”。
6.东郭先生大声喊着救命,狼说:“猎人早走远了,谁来救你?”。
7.有一天东郭先生骑着驴子去城镇.
8.东郭先生刚走几步,迎面过来几个猎人,猎人们问他有没有看到一只受伤的狼。
9.当然,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不会真的迷失在戈壁大漠那列火车上演绎的虚幻光影里,成为贻笑千古的东郭先生。
10.不行,这是中山狼之泪,我不能放过它,要不然过了这一分钟,没有了草泥马的压制,这家伙一定会像中山狼吃掉东郭先生一样把我也吃掉。
东郭先生(dōng guō xiān shēng):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晋国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释义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
卫青剧照
01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上谷、渔阳遭匈奴左贤王进犯,材官将军韩安国手中仅有700人,但仍然毫不畏惧地出战,战败退回壁垒,他自己也负了伤。
汉武帝毛了,令车骑将军卫青和将军李息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河套以南)地,结果大获全胜,一举击溃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歼敌数千,俘虏3000多,并收复了河南全部失地,而卫青率领的汉军损失却微乎其微,“全甲兵而还”。
在河南之战中吃了亏,匈奴不甘心,想把本捞回来,最好再赚点,便继续搞事,而且同时在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多地搞事,尤其是右贤王,多次率领骑兵攻打汉朝边郡,并且再次侵入河南,到朔方郡烧杀抢掠。
汉武帝决定反击,发动了规模更大的漠南之战,汉军主帅仍是卫青,战役的第一阶段,仅卫青一路就抓了15000多俘虏和数十万头牲畜,毫无防备、遭到夜袭的右贤王仅率数百骑逃走。
元朔七年,卫青又率军两出定襄,歼敌近两万,但因未达到歼灭伊稚斜单于本部的预期目的,汉武帝认为军功不大,仅赏了主帅卫青黄金千两,未再增加封邑。
这么多黄金该怎么花呢?
不用他操心,另外一个人已经替他想好了。
海昏侯 黄金 离卫青很近的被废皇帝
02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当大将军卫青上完朝从宫门出来,早就有个人在外面等着他了。 等卫青的那个人,司马迁说他叫东郭先生(著名历史学家在他的《前汉演义》里写作宁乘,据考证两人为同一人),齐地人,是个方士——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卫将军车。
一个方士,说白了除了会装神弄鬼坑蒙拐骗,别的本事估计就不多了,卫青怎么会和这种人有交集呢? 原来汉武帝非常痴迷神仙方士,下诏征召各地方士,这个东郭先生,就是入都待诏的方士。
人倒是应召而来了,却多日得不到召见,又没人管吃管住,东郭先生的盘缠便花光了,而且衣履不全,估计把好点的衣服都当来吃了,正在发愁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忽然想到刚打了胜仗回朝的大将军卫青,便在宫门外等候。
东郭先生的消息倒很灵通,卫青确实有钱,而且刚发了那么多奖金,但他等候卫青的目的,却不是借钱。
当他大胆地拦住卫青的车驾,向来平易近人的卫青并不以他的衣冠不整为忤,问他何事拦车,东郭先生神秘兮兮地说,我要跟你讲的,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情,必须密谈,卫青便把他请进府中。
屏去左右之后,东郭先生才严肃地问他:“大将军食邑万户,三个儿子都封了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高且益危,不知大将军想过这些吗?”
03
东郭先生还有一点没提,那就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皇后,当时长安人都很艳羡卫青的显贵,以为他之所以能得到皇上如此恩宠,全仗姐姐一人,还编了一首歌谣来唱:“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而且这首歌谣,卫青也有耳闻,只是他肚量大,从来没放在心上,也就从未追究,经东郭先生这一提醒,才觉得有些事情,确实不容忽视了。
东郭先生的提醒,使卫青意识到,当已生了一男三女、人到中年的姐姐容貌衰老,而且满头鬓发已脱落过半,皇上对她的宠爱一天不如一天,转而宠爱王夫人,他们卫氏一门的“后盾”,难道真的要倒了?
如果真如东郭先生替他担心的那样,今后怎么办?
卫青皱了皱眉说:“先生提醒得对,其实我平时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问题是该来的总归要来,谁也挡不住,先生如有高见,请不吝赐教。”
东郭先生见他很诚恳,便把他的想法或者说计策,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大将军有今天的地位和尊荣,并非全靠战功,与皇后受宠有很大关系,但皇上是个花心大萝卜,这个谁都知道,见异思迁是他老人家的本性,而且如今他已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王夫人身上(王夫人已大见幸),这个也早已不是秘密,据在下所知,王夫人虽获皇上宠爱,但她父母却未获封赏,大将军既然得了这么多奖金,您也不缺钱花,何不拿出一半赠给王夫人父母呢?大将军如果这么做了,皇上一定很高兴,即便哪一天大将军若惹得皇上不高兴,相信王夫人也会替您说话,多一个内援,就多一份保障,这相当于花钱买大病保险,今后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卫青诚恳地向东郭先生表示感谢,当即取出五百金,派人送给王夫人母亲。
04
王母告诉了女儿王夫人,王夫人自然也不能瞒着,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当即断言,卫青这小子一向憨厚老实,从来不会巴结权贵,突然做出此举,肯定不是他自己的主意,肯定有人指点!
把卫青叫来一问,那小子果然老实,告诉他说,是候差的东郭先生给他出的主意,那人是个方士,从齐地来,已经等了很多天了。
卫青还告诉汉武帝说,东郭先生对他说,王夫人父母尚未得到封赏,未免缺用,所以建议他送五百金,没有其他意思。
汉武帝似乎这才想起征召方士的事情,问那个方士现在哪里,卫青回答说在他府中,汉武帝于是立即召见,然后拜东郭先生为东海都尉,东郭先生谢恩出朝,“佩印出都,居然高车驷马,一麾莅任去了”。
事情的最后结果竟然是这样,老实人卫青这才明白,原来素不相识的东郭先生给他出这样的主意,似乎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他自己。
这人很聪明,懂得“曲线救国”。
问题是,他怎么知道这一招管用呢?
看来他很了解皇上,知道皇上喜欢吃这一套。
然而,东郭先生的举动,却很为历史学家蔡东藩不屑甚至厌恶,他在他的《前汉演义》里讲完这个故事后,来了这样一句评论:“不以大体规人,但从钻营着想,确是方士见识。”
但他似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上面的人不吃这一套,一个人再怎么会钻营,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巴掌拍不响,历来如此。
东郭先生的典故是:出自明朝马中锡《中山狼传》讲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有一位书生东郭先生,读死书、死读书,十分迂腐。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毛驴,背着一口袋书,到一个叫“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
突然,一只带伤的狼窜到他的面前,哀求说:“先生,我现在正被一位猎人追赶,猎人用箭射中了我,差点要了我的命。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里,将来我会好好报答您的。”
东郭先生当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他看到这只受伤的狼很可怜,考虑了一下说:“我这样做会得罪猎人的。不过,既然你求我,我就一定想办法救你。”
说着,东郭先生让狼蜷曲了四肢,然后用绳子把狼捆住,尽可能让它的身体变得小些,以便装进放书的口袋中去。不一会儿,猎人追了上来,发现狼不见了。
就问东郭先生:“你看见一只狼没有?它往哪里跑了?” 东郭先生说:“我没有看见狼,这里岔路多,狼也许从别的路上逃走了。” 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朝别的方向追去了。
狼在书袋里听得猎人的骑马声远去之后,就央求东郭先生说:“求求先生,把我放出去,让我逃生吧。” 仁慈的东郭先生,经不起狼的花言巧语,把狼放了出来。
不料,狼却嗥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先生既然做好事救了我的命,现在我饿极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让我吃掉你吧。”说着,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徒手同狼博斗,嘴里不断对狼喊着“忘恩负义”。 正在这时,有一位农民扛着锄头路过,东郭先生急忙拉住他,向他讲述自己如何救了狼,狼忘恩负义要伤害自己的事,请农民评理。
可是狼却一口否定东郭先生救过它的命。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这只口袋这么小,怎么可能装下一只大狼呢。请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一看。”
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团,让东郭先生重新用绳子捆起来,装进了口袋里。老农立即把口袋扎紧。
对东郭先生说:“这种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说罢,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东郭先生恍然大悟,非常感谢农民及时救了他的命。
扩展资料: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
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释义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不分善恶的人 。
示例:问到老人,老人不信狼能藏在箱中,叫狼重演一次,等狼重又钻入箱中时,老人叫东郭先生杀狼,东郭还说我"济人爱物"不忍杀它。
作者介绍:
明代著名文学家。字天禄,号东田。故城县(今属河北)人,祖籍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永乐初马氏祖先自大都迁徙至河间府故城县,后定居地命名为马庄(今故城县夏庄乡东马庄)。
祖父马显,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马伟,曾为唐府长史,因为直谏违反王意,被关进囚车押送京师,全家也被拘禁。马中锡因为年纪尚幼没有被拘,他便到巡按御使处申诉怨情。
御史向王转述此事,终于使家人得到释放。后来马中锡又奉母命到京城申冤,最终令父亲沉冤昭雪。马伟最后官至浙江处州知府。
马中锡一生为人同父亲一样刚直不阿,故仕途坎坷,一向为朝廷所不容。成化十年(1474) ,马中锡参加乡试高中第一,一年后即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中进士,授刑科给事中。
当时万贵妃之弟万通仰仗姐姐的权势,骄横不法,马中锡两次上疏弹劾,两次被罚于午门之外受杖责,却依旧不改疾恶如仇的本性。嘉善公主因侵占民田,被马中锡依法勘还于民。
太监汪直、梁方作恶多端,马中锡又上疏揭露二人。因为多次揭露权贵的不法行为,导致他九年未能升迁。后经过考察政绩,终于转任云南按察佥事、陕西佥事,督学副使。
弘治五年(1492),召为大理右少卿。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互相揭发,牵连数百人。中锡偕同司礼太监赵忠等前往处理。
很快便水落石出:娄性除名,蒋琮下狱抵罪。不久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任内弹劾罢免了贪腐昏庸的总兵官马仪,革除镇守以下私人使用的军队,把他们编入军队。
边寇曾经犯边,马中锡指挥军队打败了他们。在任三年,因病辞归故里,在故城隐居了七年而不出仕,中外交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