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改过不吝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改正错误。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出自宋·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汉语成语,拼音是gǎi guò bù lìn,意思是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从善如流,汉语成语,拼音为cóng shàn rú liú,意思是形容能迅速而顺畅地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在《上皇帝书》中说:“~,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所绝无面仅有”,可见他是作为一项很高的道德修养来提的。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 吝(lìn): 吝惜。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语出《旧唐书·李绛传》:“〔李绛对曰〕古人贵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良为此也。臣等备位,无所发明,但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臣,必当自效。”[例] ~。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宋·苏轼《上神宗论新法》)|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就变得聪明起来,不失为人生途中的智者。(曹友琴《撞到南墙以后》)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释义:见到好的要向别人学习,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这是每个人要谨记的内容,多少人做不到。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释义:犯了错误却不知改正才是最大的过错。
也是最恨人的,但前提须是错误。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人没有,谁不犯错误的犯了错误,能够改正,这是最好的事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出自于宋·苏轼的《上皇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