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是由于勤奋。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精于勤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学业精深在勤奋。
1.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
3.业精于勤荒于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4.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是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又有多少的历史典故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5.业精于勤荒于嬉,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积累导游地文化历史知识,培养交际心理学素养,以良好的心态和服务意识提供服务,那么您一定会更专业和出色。
6.人们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能在事业上得到发展。
7.我们学校的老师个个业精于勤。
8.自学成才者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业精于勤。
9.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10.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又名《劝学解》,它是韩愈以假托向学生的训语方式,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愤慨与不满。大家都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此篇文章中,具体摘录部分如下示: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悔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县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抺,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原来韩愈写就《劝学解》,不仅局限于警醒世人的,更主要的是自身经历过程中的真实反映。其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一句推己及人的哲理性名句。
韩愈小时候命苦,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由其哥哥韩会扶养成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他十五岁时,哥哥也因病而去,后来就跟着嫂子避居到了江南宣州。可以这么说,韩愈一直处在战乱纷争和颠簸流离之中,但他始终意志不消沉,读书学习更加勤奋了,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对待这两句名言,作为当今时代的我们,必须要学习韩愈的治学和修德精神,努力做到:老老实实治学,清清白白做人。
此两句话的本义是这样的: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由于因循随意而毁灭。
试想一下,事实中确实如此。古往今来,那一个成功者或失败者无不在佐证这个道理。
失败者《伤仲永》:金溪县的方仲永,祖辈们世代农耕,家中没有纸、墨、笔、砚等书写工具。仲永五岁时,有一天忽然找父亲要这些东西,父亲惊奇并从邻居家借来工具给他。他即刻赋诗四句还注上了自己的名字,寓意为赡养父母、搞好同族之人关系的内容。就这样,他按物作诗,不多久便名传乡野至县中,其中有不少人花钱请他去作诗。
父亲略加寻思,认为有利可图。于是,便不事农耕,整天带着他在县内四处游荡,替人作诗转钱。因为没有时间学习或补充知识的机会,在他十二、三岁时所作的诗就大不如从前了。又过了七年,他终于“江郎才尽”,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成功者“锥刺股”:战国时期的苏秦,一开始就雄心勃勃,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结果因为自己文化浅、学问低,跑了不少地方都没有人重用他。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常常深读到夜里。有一天,他困倦不已,在打盹时碰到桌子上一把锥子把胳膀给刺了一下,从而惊醒并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从此以后,每次一遇到昏昏欲睡的情况下,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弄得鲜血直流。就这样,他用“锥刺股”这种特殊方式将睡意驱除而顽强学习,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故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问、品行的精疏成败,关键在“勤”还是“嬉”,是“思”还是“随”。
业精于勤荒于嬉,精,意思是好,勤就是勤劳,勤快,荒,就是不管,不好好做,不好好学,嬉,吃喝玩乐,要想把学业学好,把一份工作,一份事业做好,就要好好做,勤快点,才有机会做好,整天吃喝玩乐,没心思是做不好工作和事业的,学成于思,学习成绩好,得多思考,那样才能理解透彻,学的有效果。
不用心,不动脑,是学不好的,成不了事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典故:
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跑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zhuī)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鲜血直流。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