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披麻戴孝作谓语、状语、宾语;指哀悼。
1.就让他们在你父亲灵前披麻戴孝充当孝子贤孙如何?
2.女友祖母去世,林某生披麻戴孝当孙婿。
3.不要了,不要赡养费,不用他管我,百年后也不用他披麻戴孝,我要和他断绝母子关系!
4.民间讲究披麻戴孝至少服满三七。
5.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
6.虽说是为自家人办事儿,但也马虎不得,后世儿孙需披麻戴孝,行叩拜大礼,并向亡魂自骂不孝,惊扰了先人,烧纸人、纸马、元宝、衣服等供先人地下享用。
7.即破除传统的殡葬祭扫方式,“以火葬代替土葬,以鲜花腊果代替烧纸点香烛,以黑纱黄花代替披麻戴孝,以追悼会代替旧仪式,以默哀、鞠躬代替叩头拜跪”。
8.人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戴秉仁的死,也算得上生荣死哀!李水莲和儿子戴来福披麻戴孝守灵。
9.显王府,一片缟素,来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朱凌峰和朱凌宇披麻戴孝地跪在灵堂接受吊唁。
10.只见一花信年华的女子披麻戴孝的跪在路中间,颤颤巍巍的哭泣着乞求好心人买走她,好给她老父亲下葬。
但却免不了一死,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据说岳飞父子死前生受过酷刑“披麻戴孝”也就是“披麻拷”,究竟何为披麻戴孝呢?岳飞影视剧照披麻拷(pī má kǎo),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刑法过程是:把人身上打的血肉模糊,再沾上布条,等沾牢了,再往下撕。
所以也称“扒皮问”。
披麻剥皮的大刑向来不入正典,本是隋唐时流传下来的一种逼供酷刑,到后来也多曾用于暗中处决囚犯。
先是把麻布条蘸上热胶,粘在囚犯赤裸的皮肉上,鱼鳔之性最黏,粘住了就别想分开,待到凉干了之后,倒拽麻布条,一扯之下,就能连皮带肉撕下一块,所以也称“披麻拷、扒皮问”。
即便是铁石心肠的硬汉子,也万难熬得住这种毒刑,真可谓“直教铁汉把魂销,纵是狂夫也失色”。
据说当年岳飞被拷问时便受过此种酷刑,岳飞元帅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的煎熬及“莫须有”的罪名,说出的只有震撼人心的“天日昭昭”四个字,到死也没屈打成招。
披麻戴孝是家里有长辈逝世了的人,在湘楚丧葬文化中,披麻戴孝是孝子贤孙必要做到的礼节,一是表示:家中有血亲长辈逝世,要守孝。
二是表示:治孝期间,亲戚朋友要来悼念,孝子要上门报丧,或是书写白柬送上亲戚朋友家,邀请来见上亡者最后一面。
披麻戴孝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披麻戴孝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出自《冤家债主》。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
披麻戴孝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完善,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百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度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为什么要用麻布呢?因为麻布的价格在古代比较便宜的,包括皇帝,大财主,普通老百姓,长辈去世都披便宜的麻布,有一定的激励效果。而且,古时候不发达,人们穿的还丧服还是用植物藤麻制作的,就是把藤麻放到水里浸泡至肉烂,剩下的筋条做成布披在身上。
在农村的葬礼上子孙要披麻戴孝,一直都是地方文化的传统,是对长辈的尊敬。
我们这里葬礼上,女婿跟子一样必须穿孝衣,郎为半子,儿子怎么做女婿也不例外,对于女婿来说岳父母就要如同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对于岳父岳母来说女婿虽说半子,但也要如同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和看重,甚至要胜于儿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亲密无间的一大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