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成竹在胸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1.这件事王强早已成竹在胸,办起来易如反掌。
2.考试前充分的复习使我对考试成竹在胸在书的海洋中,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3.在街道上每一个人都是慢悠悠得从容不迫如同成竹在胸一般。
4.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左右逢源”的形势。
5.洛久诚行商数百年,可从没哪次像这回一样成竹在胸、心态轻松。
6.轩辕睿眸光深烁,已是成竹在胸。
7.殷都鬼姥沙哑的声音慢条斯理的问道,显然没有半分吃惊与好奇,成竹在胸的样子。
8.画面中心的男军人,气定神闲,表情凝重而轻松,对全国的解放坚信不移,对此行的任务充满信心,对前面的困难也有充分准备,似乎对一切已成竹在胸。
9.只见唐寅嘴角微微一扬,似已成竹在胸,狼毫飞舞,龙蛇飞动,不一会儿,一国色女子跃然于纸上。
10.沉默是一种温柔,一种甜甜的爱心,一种东方的冰清玉洁的美丽;沉默是一种力度,一种坚韧,一种成竹在胸的自信和威仪。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沉默是你最好的回答。
胸有成竹→竹柏异心→心想事成→成竹在胸
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
洛阳纸贵(左思)、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专编三绝(孔丘就是孔子)、
投笔从戎(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