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愤愤不平”。
《禅真逸史》第一回:“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
忿忿不平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两者在释义与出处上有所不同。
一、释义不同
1、忿忿不平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2、愤愤不平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二、出处不同
1、忿忿不平
出处: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一回:“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
译文:此时过往的人群,见齐德受吃亏,都感到气愤
2、愤愤不平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刘据传》:“太子进则不得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
译文:太子进则不见,退则被困在混乱我,独自蒙冤而死,忍不住忿恨的心,起而杀死充,恐惧逃跑。
忿忿不平:表示心中对某人很气愤。一个人如若总是愤愤不平,是一种很不良的情绪,也是一种心理病态,必须要想办法纠正过来。有了这样的心理,就不能正确的看待事物,心眼儿就会越来越小,还容易产生嫉妒心。纠正的办法,就是要努力读书学习,增长科学知识,开阔心胸,扩大视野。
惴惴不安,栩栩如生,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