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哲学方面
“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是哲学上的两个概念。都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永远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其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因此,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看待世界往往容易让人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世界,不能客观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以及发展规律。如果用它来指导实践,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实践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导致实践的彻底失败。
而“形而下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最低层、最末端。是个通俗而低层次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研究事物是什么样的,可以用来做什么,关键偏向后者,即研究的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明显的具有实用性,工具性和功利性。它的问题在于没有去对事物的内部规律,发展过程和发展变化去进行研究,这种方法极易导致简单粗暴的后果。
这两种方法论都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较多的是“形而上学”的方法论。那么什么是唯物辩证法?毛主席在《实践论》里指出:“认识论就是以认识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人们的认识,只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了解自然的现象、性质、自然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辩证法。”所以,人们要想认识世界,就必须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反复探索与研究,从中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全面、系统、细致、客观、准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防止孤立、静止、片面的错误看法和主、客观颠倒的现象。明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懂得事物的发展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和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主席哲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对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大有裨益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
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即虽然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但它认为物质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发现了原子,它把原子的性质等同于世界万事万物的性质,机械地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