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张冠李戴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1.反正所有的罪过都可以搬到失败一方的头上,而正义和真理则可以张冠李戴,放到自己这一边。
2.关于童年与少年的记忆在我心中已经一片混沌,常常张冠李戴,却又没有太大区别。
3.殿下极为相似,以至于老夫这等常随殿下之人乍见之下,也是难免张冠李戴。
4.各展室的主题依次是:谎言与欺,大改变与小改动,张冠李戴,秘密和难题,为波提切利,救赎与复原。
5.但是实际上这种恐惧完全是张冠李戴:在世界储蓄过剩的环境下,我们根本不需要中国的钱——特别是因为联储可以也应该蒋中国卖出的债券买回来。
6.这个录像视频我也看了,从内容来看明显带有剪接、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痕迹。也许达赖集团从某些西方媒体那里学到了一些剪辑画面的技巧。
7.所以把流动性不足作为全部问题来对待就是张冠李戴了。
8.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
9.但该书现存版本不多,一度鲜为人知,某些书籍的引用介绍甚至出现张冠李戴、误认作者姓名、书名的错误,更缺乏对其系统的整理研究。
10.从整个内容看,篡改了弘一大师生活的那段历史,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张冠李戴的故事是说:一位姓张的先生有一顶帽子,却戴在了另一位姓李的先生的头上。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二记俗谚:“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 后用“张冠李戴”比喻名实不符,弄错了对象。冠:帽子。
张,指张公,一个人的简称。
张冠李戴的冠的意思是帽子。
李贺。
李贺(后世称李昌谷,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