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援解;引用;经:经书;据:依据;典:典籍。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
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引经据典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谈话与写作方面。
1.他的讲演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侃侃而谈,不失为大惑不解。
2.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他引经据典,查阅了大量资料。
3.李敖骂人引经据典,表情轻松,妙语好词随口而出,轻易地把高官们骂到哑口无言。
4.他写起文章来,引经据典,咬文嚼句,学究气十足。
5.尽管引经据典地说了许多,大家仍旧不支持他的看法。
6.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可使论证有力。
7.文学趋于引经据典,希腊和罗马神话、圣经与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在被一遍又一遍地引用着。
8.小李时常引经据典来说明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令人不禁佩服他知识的广博。
9.你看一下这几篇好文章哪一篇不是引经据典的写出来的。
10.我一回到家我爸爸就引经据典的给我上了三个小时的政治课。
引经据典的意思为:引用经典中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释义: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释义: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3.经度:东~。西~。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5.上吊:自~。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释义:1.占据:~为己有。2.凭借;依靠:~点。~险固守。3.按照;依据:~理力争。~实报告。~民歌改编。4.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凭~。证~。字~。论~。票~。实~。5.姓。释义:1.标准;法则:~范。~章。2.典范性书籍:词~。引经据~。3.典故:用~。出~。4.典礼:盛~。大~。5.主持;主管:~试。~狱。6.姓。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引申[yǐn shēn] (字、词)由原义产生新义,如“鉴”字本义为“镜子”,“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是它的引申义。2.引咎[yǐn jiù] 把过错归到自己身上:~辞职。咎(jiù):过错。引荐[yǐn jiàn] 3.推荐(人)。4.逗引[dòu yǐn] 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小孩儿玩。5.引河[yǐn hé] 人工开挖的支河。用来减缓水势或灌溉农田。
写文章,旁博引正,有说服力。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论据。
遍稽群籍:意思是翻阅查找很多书籍。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引经据典,也说"引经据古"。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
即物起兴--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写作.望采纳,谢谢
引用经典中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