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全部。所有的人都知道。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尽人皆知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同家喻户晓。
1.精卫填海的神话尽人皆知。
2.宣传社会主义好,要针对人们的糊涂认识,不能只重复尽人皆知的空论。
3.玛丽谎报年龄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4.编辑让她先写几篇专栏样稿给他看看,后来的故事就尽人皆知了.
5.因经常使用或尽人皆知而无效力的;陈腐的。
6.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事尽人皆知。
7.川菜的辣是尽人皆知的,但是它辣得与众不同,这与当地产的以麻著称的花椒有关。
8.尽人皆知,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之一。点击下载所有:热荐:高中英语首要句型复习资料。
9.其工艺技术之美尽人皆知,表现了独特的匠意之美。
10.杨公,目前索罗姆的意图,可是尽人皆知啊!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是在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主人公是曹魏皇帝曹髦。
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皇帝曹髦知道自己的威严日渐衰落,非常气愤。于是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说道:“司马昭的野心已经很明显,连路人都非常清楚。我不能坐以待毙,今天就要带着你们一起去对付他。”王经劝道:“鲁昭公不堪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不成,被迫出逃,被天下人耻笑。如今司马氏专权已久,朝野内外都被其控制,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况且宫中防备空虚,人员和武器都严重匮乏。陛下凭什么取胜呢?一旦无法得手,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避免不测,此时应该慎重。”
曹髦从怀中掏出诏书,狠狠地向地上一扔,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即便是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谁胜谁败还说不准呢!”然后,他跑去找太后商量。王沈、王业二人急忙出宫报告司马昭,司马昭听后立即作了相应的部署。
曹髦口中所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来被演变成了一句成语,叫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这也是由曹髦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尽人皆知:全部的所有的,人人都知道。强调某件事所有人都知道。而举世瞩目,意思是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
两个都是成语但有区别
一、指代不同
1、尽人皆知:所有的人都知道。强调人所共知,不必多说。
2、人尽皆知:一定范围内的人都知道了。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了。
二、出处不同
1、尽人皆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2、人尽皆知:《花月痕》第四六回:“民生颠沛,国帑空虚,尽人能言其实,尽人不敢言其所以然之故。”
三、侧重点不同
1、尽人皆知:范围更大,侧重于所有人。
2、人尽皆知:范围小,侧重于涉及的人。
1 李老师的事迹在学校里尽人皆知。
2 这里的茶馆远近闻名尽人皆知。
3 他助人为乐的事尽人皆知。
4 他的坏名声已尽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