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寡廉鲜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一个人如果眼中只有钱,纵使被冠上寡廉鲜耻之徒也无所谓了。
2.这些寡廉鲜耻的政客,只有一己之私,哪有为国为民之心?
3.一旦通过海关,它们就落入了毫无戒心或是寡廉鲜耻的购买者手中。
4.他认为英国政府低能且无道德原则,资本家寡廉鲜耻,惟利是图。
5.当他们一无所获,拱肩缩背地生活的时候,就会后悔,寡廉鲜耻之徒就会逐渐减少。
6.朋友间当遵守以下法则:不要求别人寡廉鲜耻的行为,若被要求时则应当拒绝之。
7.在这幻想之中,他把这两个女人相提并论,他们同样寡廉鲜耻,同样受淫欲的驱使,想着想着,他不禁打了一个踉跄,差点被行车道上驶来的一辆出租马车撞倒。
8.引而申之,则寡廉鲜耻者有之,损人利己者有之,阴险狡诈者有之,口蜜腹剑者有之,不一而足。
9.从政者如果寡廉鲜耻,只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违法乱纪的事就将层出不穷。
10.那个寡廉鲜耻的贪官被送进了监狱。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这一句出自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意思是:然而这不只是应征人的罪过,父兄教育没有率先垂范,子弟遵循教导就不会严谨,就缺少好品德和耻辱感;而且当地社会风气也不纯朴诚实,那些人被处罚、杀头,不也是应该的吗?
“寡廉鲜耻”中“鲜”是多音字。鲜:xiān,新鲜;xiǎn,鲜为人知
当然是寡廉鲜耻,是没有廉耻的意思,没有寡鲜兼耻这个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