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孟母三迁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1.孟母三迁,为的是找一个称心如意的邻居。
2.“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重视教育一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美德。
3.古时候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比起孟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很广。早见《烈女传.母仪》,故事大意是:孟子年幼因住处靠近墓地,嬉戏时“为墓间之事”,孟母遂迁至街市附近,又学“为贾人街卖之事”,再迁至学宫旁,“乃设俎豆揖让退进,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遂居之”。
《三字经》上讲的比较直观,即:“昔孟母,择邻处”。这孟母为了孟子的学习和进步,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开始了租学区房了,开创了买或租学区房的先河。怪不得当今城市里的学区房无论是买或是租,其房价和租金都高于其它地方,原来也有历史的传承。
孟母三迁的故事并不难理解,据说孟子出生后不久,其父已经去世。孤儿寡母生活并不富裕,孟母为了让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长大了也可以成为有出息的人。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搬迁了三次家。
第一次搬迁是因为住房紧邻坟地。偏偏小孩子不懂事,与小朋友玩耍时就近在坟地里乱跑,并且还问母亲一些鬼怪故事。所以就有了孟母的首次搬家。
这二次搬迁是因为房子紧邻闹市,孟子玩耍时有意无意学习商人们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吆喝声,孟母很是生气。古代人鄙视作生意的人,认为商人都不诚实,缺乏信誉。所以就动了再次搬家的念头。
第三次搬迁的地方,旁边就是一座学校。孟子每天所接触到的人不是老师就是学生,孟母看到这种情景,说道:此地真正适合我儿的居住地方。这也就是民间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叫作小朋友跟着好的学好的,跟着歹的学坏的,也就是书面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孟母三迁的故事,其实就是为了孟子的学习。和现在的学生们家长的做法如出一辙,一些大中城市里的学区房,租金贵得吓人,就这下手晚了还租不到手。关键问题还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古以来就有之的现象。(2020/09/02)
原文:
孟母三迁
两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出自: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
扩展资料: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故事启发: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作者介绍: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山海经》系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
刘向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秋八月,鉴于秘府之书颇有散亡,诏使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领导校勘、整理采访来的书籍。他负责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术数;李柱国校方技。
在三阁校书19年,把数十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书重加整理。每校完一书,乃条贯篇目,撮其旨意,编成当时国家藏书总目——《别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工作的先例。方法为:广罗遗本,较之异同,除去重复,条别篇章,定著目次,然后再写定正本,撰写叙录。
叙录的内容有:叙撰人之生平,辨书籍之真伪,剖学术之源流。《别录》记录了上古至西汉的文化典籍,为古代文化史之精华,对后世目录学、分类学有极深远的影响。该书已佚,今从《七略》可窥一斑。
孟母三迁
的故事主要内容简述: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 孟母三迁
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作者: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孟母三迁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孟母三迁 成语解释:【成语】:孟母三迁【拼音】:mèngmǔsānqiān【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举例造句】: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拼音代码】:mmsq【近义词】: 三迁之教【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遂行市旁,…复徙居学宫之旁,…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的做法肯定是对的,而且对现在的孩子也是有意义的。
我们说,人应该出污泥而不染;强调的是人的内因起决定作用。
但更多的时候,由于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会有那么强大的自控力,做到不受外部的影响。
其实,古人总结的非常到位,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充分了说明了外力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
孟子虽然后来成了圣人,但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孟母三迁的话,孟子长大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还真不好说了;不过可以肯定,不可能成为“亚圣”。
其实,现在的家长们,也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
为什么会有“学区房”存在,不就是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去一所好学习就读吗?
而就算是到了教室安排座位的时候,家长们不也都希望老师把自己的孩子和好学生安排坐在一起吗?
这,都体现了家长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好成长环境。
而马上来临的高考志愿的填报,同样体现着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力。
像上面这张图,是在填报志愿的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而其中的院校和地域两个因素,都是主要考虑了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地域的因素,人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非常重视的;像地处西北、东北的高校,就算是985,可能投档线都不如北京、上海的普通大学分数线高,因为很多考生都希望去大都市就读,简单一句话,可以开眼界。
这其实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外部环境对人未来的影响。
书生综述:虽然我们说内因起决定因素,但对普通人来说,外部因素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让孩子多和身心健康的同学在一起,让孩子多接触健康向上的书籍包括电视节目等,虽然可能短期看不到效果,但长期下去,孩子的变化就会显现出来。
当外部环境确实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该搬家就像孟母一样,搬家吧。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汉赵岐《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详细释义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意思就是孟轲的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家长教子有方。三迁则是因为前三个邻居不对孟子的学习有益,所以孟母搬了三次家。